自从ChatGPT诞生以来,大家对人工智能的热议不断。在光影的世界里,也有各式各样的人工智能形象,电影导演会围绕诸如“机器能否产生自我意识?”等问题展开叙事。近半个世纪以来,意识问题也成了科学界和哲学界讨论的重点与热点问题。3月20日担任《经典电影鉴赏》的李子一老师和担任《心理学导论》的王乐传老师融合了电影和心理学中跨学科的内容,展开了一堂以辩论为主题的特色课堂。
首先,李子一老师介绍了春节档国产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呈现的关于“数字生命”的假设,很多观众对“数字生命”未来发展前景、“数字生命”与人类之间的关系等问题在互联网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电影中,“数字生命”是一种在数字世界中存活的“人类”,能够感知和处理外界信息,具有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是电影中非常关键的角色。
随后,王乐传老师和同学们回顾了上一节课中关于“意识”话题的讨论,在心理学上将意识区分为有些头绪的“简单问题”,以及尚无定论的“困难问题”。王老师将该话题从课堂中进一步延伸,引出今天的辩题——“假如你的生命走到尽头,你愿意成为‘数字生命’吗?”,并启发同学们拓宽思路。
接下来,在王乐传老师的主持下,同学们来到了紧张激烈的辩论环节。两个班的同学事先在小组中选出了四位参与辩论的同学。首先,双方辩手通过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先开始的一方。反方一辩赵今源同学开篇立论,从隐私、道德、价值、环境等方面产生各种负面影响开始论述。正方不甘示弱,吴彦志同学从多方面进行反击,并强调数字生命在经济上可以促进生产力大幅提高。接着双方二辩和三辩开始攻辩,反方二辩宋炳坤同学从对死亡的思考引出人们正是因为知道生命的有限,才能更好的活着。正方二辩张喆认为数字生命除了为我们带来很多便利,从文明角度看,数字生命也是人类的延续。反方三辩卢迅同学回应说数字生命终究比不过人类生命,人类文明要由人类延续。正方三辩王晓慧同学则认为数字生命可以保存人们对爱人的记忆,对抗老年人因为大脑器官功能衰弱带来的遗忘和情感安慰。
在接下来的自由辩论环节,后排同学踊跃加入辩论大军,比如邓俊峰同学为正方辩护道数字生命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最小的代价使文明得以传承。吴俊睿同学为反方辩护道人的生命在于厚度,过于追求长度可能失去生命本身的价值。辩论的话题一度从科技发展到能源浪费,从心理健康到伦理道德,自由辩论的场面不失精彩。
在双方僵持不下中辩论来到最后的结辩环节,反方四辩刘庆州同学总结到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我们这一生已经领略了各种酸咸苦辣,如果再次用数字生命延续,那么对于痛苦我们是无法解脱的。正方四辩张子明同学总结到数字生命不仅可以让我们与亲人重逢,还可以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更好的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
在本节课的最后,同学们投票选出了双方的最佳辩手,以及最给力的自由辩手。在这场非正式的辩论课堂中,两位老师从各自的课程进度和课堂设计出发,打磨这次以辩论主题的双师课堂。同学们积极思考和发言,和团队打好配合,自由辩手们在更为激烈的自由辩论环节中全力支持所在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