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远景动态 >> 正文
通识课程的“教”与“学”——远景学院教师云端参加“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论坛
发布时间:2022-04-30       发布者:2022-04-30       浏览次数:

通识课程的“教”与“学”——远景学院教师云端参加“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通识教育”论坛

2022年4月28日,远景学院新晋通识课教师集体参加了由复旦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举办的通识教育线上论坛。本次论坛邀请了两校通识课程专任教授围绕通识教育中的教学语言、写作训练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交流,共同探索提升通识课程质量的有效路径。

e5f67a6cea492c3095e2da2e4fe253e

图1:论坛海报

现代大学的通识教育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通识教育的建设重点也从通识课程体系的建构逐渐转向通识课程教与学的研讨。上好一门通识课程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落实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复旦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的通识教育的开展是非常优秀的,这次论坛主要通过通识课程中的教学语言与文献语言和写作训练与思维发展这两个主题对教学环节的设计和落实进行讨论。人文社科学习,离不开对经典原著的精读和思考,而这些也涉及到对文本和阅读方法的选择,这些都是“教”的过程。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广博的知识素质,提高学生巩固和总结知识的能力,也要对其些写作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和考察,这些是“学”的过程。

   

图片2

图片4图形用户界面, 网站描述已自动生成

图2:专家教授分享

通过参与这次复旦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论坛,远景学院通识课教师们能够更加深刻的了解到大学通识教育中的语言教学和写作训练的重要性。二十世纪梅贻琦先生和潘光旦先生曾提出过这样的论断:“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正是意识到通才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所以中国的通识教育不断完善。现代大学通识教育得课程体系建构逐渐发展成熟,进而转向通识教育的教学环节,提升通识课程质量和水平不外乎“教”和“学”这两个过程,只有充分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明确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为中心,以教促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把握通识教育的精髓。只有我们做好通识教育,才能培养个人层面的博学多识、通情达变、德才兼备,才能实现国家层面的民族复兴和发展繁荣。

教师的参会心得:

对于经典研读课程来说,老师推荐什么文本很重要。同时,对第一语言经典著作的翻译要注重两点:一是准确性与学理的针对性;二是文本世界与文明经验要双向激活。因为语言不仅是媒介,还是达成有效理解的核心要素。通识经典课程的目标一方面是德性涵养和智性的提升,这是一个整体,不可片面分开。二者是根本性有机整体,当前学校误区是将二者分开教学,否则二者皆学不好。另一方面是遵德性而道问学(中庸)。根据这个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让在课堂上表现出色,而是应切实考虑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

——马腾

在经典研读课程的手段与目的汇报中,任军锋教授提到,语言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媒介,而且是达成有效理解的核心要素。无论采择何种教学语言和文献语言,均服务于思想的有效传达以及对文献的深入理解。我对此感悟很大,只有对讲课的语言精细打磨了,深入浅出了,讲师才能够将自己想要分享给学生的知识和思想有效地传达给学生,从而有效地启发、互动和讨论,真正发挥小班化教学的优势。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新晋通识教育老师,我将上下求索,用心学习通识教育的科学教学方式,感悟博雅教育的魅力。

——李广瑞

我认为经典阅读,乃是支撑人文学科存在的基础。此为以文史哲为主体的人文学科特性所决定。英国当代哲学家艾耶尔在比较哲学发展时便说:“自然科学的进步所特有的那种直线形式。与生产工具和自然科学由浅入深,由落后到先进的直线替代发展不同,人文学科发展取立体树状样式”。简言之,“哲学等是以视角和层次(或者说范式)的转换方式发展的,而文学艺术则是以累积和扩展的方式发展的”。无论“范式转换”或是“累积扩展”,都不是否定性取代性的。这就是说,人文学科永远必须阅读人类历史长河当中不可替代的或者说具有永恒价值的作品原典。

——王川

对于我们人文社科来说,学生的“学”,主要的工具和形式就是语言。对哲学来说更是如此,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要通过阅读原点去分析挖掘其中的哲学思想价值。语言是一种表达我们意识或者思想的一个工具,作为一个工具而言,他有一定的优点,方便易表达、易交流,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用语言表述我们的思想时,可能会使听者对我们原本的思想内容产生一定的理解上的误差,这种误差不管是第一语言还是译言都是存在的。另一方面,思想是内容,而语言只是形式,任何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都可以通过另一种语言系统来表述。所以,我们可以在阅读译本的过程中拨开原点著作的语言外衣,对其思想内核进行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魏文利

两校教师围绕通识教育中的教学语言、写作训练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对不同专业方向的通识课程有了更多理解,也深刻认识了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态势。我将结合通识课程《经典电影解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的,去学习与理解通识教育。通过对这次教育论坛的学习,我对通识教育有了更深层的理解。通识教育是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门,门外的长廊是学科专业的精通之路,最终通往的方向是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的过程。通识课需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同时能够为知识付出努力。教学需要培养学生:查文献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独立学习能力。

——李子一

在“有病有药:医学文化史的写作方法探讨”中,我意识到单纯地听课可能只会让学生获得“即时理解”,而写才是能够保持“长久理解”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在授课时不能把意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可以采用问题式教学与阅读相结合,让学生举一反三提出自己的问题,让学生不再去偏一且带有刻板印象看待问题,主张独立思考,以此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科学类通识课通过视频展示PBL成功的训练”中,我意识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或写作过程中要有主线以支撑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

——张玥

图3:远景教师线上参会


学院地址: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山口镇学院西路8号
联系电话:0538-6080298

邮  箱:tskjxyprospect@163.com
邮  编:271000